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1/5/21
作者:系統管理員
閱讀次數:794
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歷史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也是最生動的教科書。它蘊含著蓬勃的精神力量,埋藏著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脈搏。讀黨史正是我們跟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輩的精神交流,在歷史中獲得啟迪也是黨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黨的百年歷史實際是一部中華民族奮斗的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共命運的歷史。把人民群眾疾苦放在心里,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也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黨員前赴后繼的精神動力。
讀黨史可以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從嘉興漁船到北京天安門,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百年奮斗的艱辛歷程后,將中華民族帶上了偉大的復興之路。而這條復興之路的背后離不開的是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1945年7月4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楊家嶺住處的窯洞里,與黃炎培同志進行了關于“歷史周期率”的談話,成為黨史國史上著名的“延安窯洞對話”。毛澤東同志面對 “歷史周期率”的問題自信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我黨堅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終站在人民群眾這一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在歷經數次磨難而屹立不倒。
讀黨史可以錘煉初心,體悟使命。一個政黨在人民心中的力量,正是他是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從江西瑞金,到陜西延安,老一輩的革命領導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刻詮釋了什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到了新時代又有如廖俊波、黃大年、黃文秀、張桂梅等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共產黨人,為了群眾的幸福生活前赴后繼,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原因,也是一個百年政黨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讀黨史能讓我們知所來,明所去。“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的《墨竹圖題詩》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的一首詩。強調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疾苦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只有讓群眾滿意,我們的工作才有意義。毛澤東同志曾把從西柏坡到北京稱為進京趕考,讓全黨同志要考出一個好成績。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歷史告訴我們,
聯系方式
電話: 0551-65846725
傳真:0551-65846725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云谷路與西藏路交口華冶金谷廣場5層
Anhui Huaye Real Estate Co.,Ltd.皖ICP備2023008288號-1 版權所有 安徽華冶置業有限責任公司